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我的《千金轶事》--南通市二十佳“教子有方”最美家庭瞿汉金家庭

【信息时间: 2016-07-27 阅读次数: 】 【打印】【关闭
我叫瞿汉金,是通州区机关的一个普通公务员;爱人王淑萍,普通职工,已退休多年;女儿瞿茜,目前在上海交大工作。
今天有机会在这里,与在座的各位聊聊我的家庭教育,孩子成长方面的琐事小事,我感到很荣幸。
我今天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
我的《千金轶事》续篇
我手里拿的这本《千金轶事》剪贴本,上面的内容连载于13年前的《通州日报》,从200366日至当年的117日,每周发一篇,共20篇。记录了我女儿从出生至进入北大的些许小事,曾经在我们通州小城里引起过不少家长的共鸣。
如今,13年过去,我女儿已经碾转北大经济学院,数学学院,光华管理学院,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先后获得经济学、理学双学士,经济学硕士和博士。20135月博士毕业,当年8月入职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系,担任讲师,从去年8月起,女儿晋升为副教授。
说到家庭教育,我在这儿要与大家分享的,有以下三点体会:
第一点体会:家长在工作生活中的积极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我个人体会,当夫妻在工作中遇到挫折,甚至严重挫折时的积极态度,以及在某种健康生活方式上的一贯坚持,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我爱人只有初中文化,上世纪90年代初,城镇集体商业摇摇欲坠,瞬间她就面临下岗的境地。在这人生的十字路口,怎么正确面对?对她本人,对孩子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当时刚刚时兴会计电算化,她就下决心学习。电脑稀罕得很,她等到晚上机关下班了,借用机关打字室的电脑,她也成为我们通州较早一批取得会计资格证的人。一个人有了专有技术,贼偷不到,火烧不到。即使退休以后,她仍然被企业聘用,干她的老本行。
我呢,从2009年夏天起,每天早上坚持游泳,健身效果很好,一晃到今年已经是第8年头了。即使是20134月去美国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20157月去新疆看望亲戚,今年4月去广西旅游,出发的当天早上都不忘游泳。在美国的宾馆住,只要有泳池,我都要湿湿身,复习一下;今年421日,在广西北部湾海域的金滩,我也发挥特长,一下子游泳1000米。
平时每天有没有游泳,游泳的距离等都在台历上记着。以近3年为例:3年中,我游完了将近19个马拉松的路程,合计近800公里,去年全年游泳的天数接近90%,除了出差、下雨、雷暴天气外,其余几乎天天游泳。因为游泳时水与身体全接触,且一直处于与皮肤的摩擦中,我还给游泳取了个雅名:水按摩。每年5-10月的半年时间在野外游,当游到10中旬之后的几天,早上下水前总要喊一句:是共产党员的,跟我下!来为自己壮壮胆。早上女儿打电话回来的第一句话,就问她妈妈:爸爸游泳还没有回来?当我每月将游泳的成绩单在微信上发出时,女儿都会给我点赞!
父母亲积极的工作态度,以及在健康生活方式上的乐观坚持,一直影响着女儿不懈地追求着:她小学跳级,中考通州第一,大学双学士、硕士,海归博士,入职大学两年,获评副教授。即使在健身方面,也有其独特的一面。步行上班。去年国庆节,她带我去看她的办公室。到了楼下,她对我说:爸爸你乘电梯,我爬楼梯。她在14楼办公,每天就这样爬楼梯上班。在学院工会组织的每学期一次的绿色健康行活动中,好多同龄男教师也跑不过她。
对于很多人来说,锻炼是三分钟热度,想到了去做一下,回头可能就忘记了,这里最难的是坚持。锻炼只是一个例子,事实上,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潜移默化中就会成为伴随一生的习惯。
第二点体会:家长和孩子要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形成亦师亦友的默契
这是一个很现实也很挠头的问题,许多家庭与我一样有过苦恼,所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就我们家而言,女儿幼年时期,全靠我们夫妻二人带养。一次不知何因,女儿对妈妈不满意,竟然随口骂了起来,恰让我听到了。这还了得!小孩如树苗,小时不育长大了要弯的。我随即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让她面壁思过5分钟,钟就放在旁边,自己看。在我们家,女儿没有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打掩护”,她妈妈要来“圆弯”,也不行。二是5分钟之后,一张纸,一支笔放到她的面前:写下保证书。“我以后再不骂妈妈了。瞿茜”。虽然字有点歪歪扭扭,但对她的记忆是深刻的。至今,女儿的保证书我还保留着呢。从此之后,女儿再没有过类似的行为。
孩子大了,他们考虑问题时,与父母的阅历、经验、思考方向有时大相径庭,怎么办?我认为,父母与孩子要坐下来讨论、商量,共同分析利弊,而这种商量讨论是平等的,互相讲道理。
我女儿是2002年高考的,当年是“3+X”,除语数外三门主课外,其余的是1门大综合。不像现在是分数出来填志愿,那时要估分填志愿,这对孩子和家长是一个很大的考验。一是孩子估分的准确度,二是填志愿的风险度。因为如果第一志愿取不了,第二第三志愿就会落差很大。我女儿当时估分650分(总分750分,实际分数655分)。由于当年她们所在的班被评为省先进班级,所以省级三好生的名额就没有了,她没有加分的可能了。为此还大哭了一回。从保守考虑,她第一志愿执意要填复旦。我就和她一起分析前两年北大清华在江苏录取的分数线,再剔除一些比例呀、分数呀的不确定因素,建议她的第一志愿在北大或清华中选择,至于专业则全部由孩子自己定。直到交志愿表的最后一刻,她终于在第一志愿填上了:北京大学。至今,这张志愿初稿表我还留着。
我认为,家长和孩子之间平等对待,遇到问题相互讨论,形成亦师亦友的关系,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成才非常重要。就我女儿而言,因为本科选择了北大,硕士又在世界著名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毕业,也为她后来去美国读博提供了好的教育背景。
2008 823日,在欢送女儿去美国留学的晚宴上,我让她给亲朋好友说几句:她说,好多人问我,你去了美国,不会回国了吧。我在这儿肯定地告诉大家:我会回国工作的。为什么呢?因为我长到这么大,要念20来年的书,全是爸爸妈妈照顾我,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一天天老了,是轮到我照顾他们的时候了。
5 年之后,女儿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回到上海工作。有人不理解她的选择,很好奇:既然香港给的薪水比上海高很多,为什么还愿意回来。女儿说,每个人的偏好不一样。对于她而言,想离家近一些,可以经常回家看看,所以在她的效用函数里面,离家近就占了很大的比重,这样综合起来看,女儿并不觉得是为了父母放弃了什么工作机会,而是这本来就已经是自己最优的选择了。
第三点体会:家长要支持孩子超乎寻常的选择,有利于孩子的职场定位
在座的各位可能都有体会,孩子一天天长大,想法不仅多,有些甚至是“超乎寻常”的,对此家长怎么办?我认为,就如改革开放一样,对有些事可以鼓励他们试试看,适当予以支持。
2005 年下半年,女儿大四一开学,保研就进入总攻了。按照班上的综合排名,她是第三,在本系七选五的保研竞争中,她应该是稳坐钓鱼台的。让我意想不到的是,9月中旬,女儿作出惊人之举:到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参加推荐研究生的面试!见女儿决心已定,在她与我商量时我默许了。
  女儿在去教务处开本科三年的成绩单时,教务老师手持公章表情严肃:“我这个章一盖,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在这里的保研资格!”此时此刻,手捏成绩单的女儿,似处在了悬崖绝壁之处!
  开弓没有回头箭!926日上午,女儿如期参加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保研面试。11时许,她向我发来一则短信,大意是面试的情况糟得很,看来这次保研是没戏了,呜呜 …… 我回短信安慰她,还没有揭榜,下结论嫌早!
下午3:07,女儿又发来短信。这条信息我至今仍保留着:我被录取了,真吓人,面试表现得这么差,真以为要被拒了。还有一句话:呵呵,又为你省了17 ……
女儿读硕士期间,对于她未来的职业规划,我们有点让她考公务员的想法,觉得她本科学的财政学,又读了硕士,知识积累和专业都挺对口。但女儿觉得她的性格和兴趣都与公务员不匹配。当时硕士班上总共16人,有15人在国内就业,只有女儿想去美国读博士。当她收到几个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与我商量时,我唯一的要求是:你必须选择全额或半额奖学金的学校。因为大家清楚,以我一个普通家庭的收入,是无力支撑孩子自费留学的!最终,女儿尊重了我的意见。当时如果自费一年,可以去一个排名更高的学校,甚至女儿的硕士导师也建议如果经济允许就去试试。但女儿说,读博士本来就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如果还要把家里所有的积蓄拿来读博,那她宁可硕士毕业了就直接工作。在美国的5 年,她不仅没有用家里一分钱,还省下生活费,每年回来看看,最后毕业的时候花1万美元,让我们夫妻二人去美国参加她的博士毕业典礼,并旅游。
其实孩子能有自己的想法并坚持,是非常值得鼓励的事情,只有他/她自己有兴趣有动力去做,才能真正把事情做好。中国的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一般都会把较多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认为这是为孩子好,以后你会感谢我。固然家长的阅历更丰富,有时确实能让孩子少走弯路,但是孩子毕竟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只要合理,应该多支持。即使反对,也是互相讲道理,看谁能说服对方,不要用家长的权威强行改变孩子的生活,哪怕以后他遭受挫折,那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磨砺。又或许,孩子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