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
通州区妇联推进家庭文化建设的做法与思考

【信息时间: 2014-03-03 阅读次数: 】 【打印】【关闭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和起点。当前形势下,推进家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现实基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通州区妇联对近年来推进家庭文化建设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深化家庭文化建设进行了思考。

  一、推进家庭文化建设的做法

  妇联是广泛联系妇女儿童和家庭的社会群众组织,多年来,在家庭文化建设中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通州区妇联紧紧围绕全区文化建设工作,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突出以德育家、以文化人,充分调动妇女群众在家庭中的主体性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扎根家庭、深入人心、服务基层,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以德之厚,育家之兴。2011年,通州区妇联在全区开设“家庭美德讲堂”,整合妇女儿童之家、通州论坛、家长学校等阵地,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面向妇女群众和家庭成员,妇女干部带头讲,“巾帼英雄”主动讲,先进模范示范。三年来,共开讲100余场,200多名妇女和家庭成员走上讲台,吸引5万余人次走进讲堂,推荐评议区级各类家庭美德典型226人,汇编家庭美德故事30件,印发家庭美德讲堂汇编1000册。在全区开展诚信家庭创建活动,联合区纪委推荐评选“十佳诚信家庭”,南通市纪委领导对通州区开展诚信家庭创建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在全市推广。通州区妇联每年还承办一场以“女性·家庭”为主题的“通州之夜”文化惠民演出,深入宣传家庭美德、科学家教等知识。同时,在全区建立340所家长学校,连续五年举办“科学家教进万家”活动,耗时三年汇聚全区力量实践“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以及“小手拉大手、功德万人行”课题。新建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筑面积8028平方米,开设“阳光心港”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室,做强妇女儿童活动阵地等社会实践基地,通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动家庭美德建设,使家庭文化建设彰显出道德的底蕴。

  (二)以点及面,引领风尚。家庭文化建设是社会引导与个体自觉结合的思想养成过程,需要内化与外显的交互作用。因此,家庭文化的宣传教育不能脱离文化传统,成为无源之水,不能脱离百姓日常生活,成为空中楼阁,更不能脱离时代要求,回避社会责任。基于这三点认识,区妇联抓住重点,着力打造“孝文化”、“家文化”和“爱心文化”品牌。倾情培育“孝文化”:通州区打造了全国唯一一座以“忠孝”为主题的文化公园——忠孝文化园。忠孝文化园总占地面积150余亩,总投资逾3.1亿元,上海同济大学设计,以江南园林建筑为主调,极具明末清初风格。院内步步设计,景景藏蕴。有了基地保障,区妇联连续举办3届以“弘扬忠孝文化、争创和谐家庭”为主题的通州区“十大孝星”评选表彰活动,活动以两办名义发文,通过报纸投票和网络投票,以消息、评论、专访等形式,大力宣传开展活动的意义和“十大孝星”的感人事迹,最终确定的人选事迹配图片在忠孝文化园进行展示。联合区委宣传部、文明办开展了评选书香家庭、创业家庭等“十类百佳文明家庭标兵户”评选活动,积极发掘和培育先进典型,用群众身边的“平民英雄”,用基层涌现的“凡人善举”教育人、感染人。同时,我们还开展“十佳好婆婆”、“十佳好妻子”及“五好文明家庭”先进事迹征集活动,发动市民、媒体主动发现,宣传身边的好母亲、好儿女等,形成孝老敬亲的良好风尚。着力打造“家文化”:举办家庭文化艺术节、家庭文化健身周,家庭故事征文比赛。近几年全区有5户家庭走进央视三套,展示家庭才艺的风采。推动美丽通州建设,组织通州区“绿色家庭”评选活动,评选出50户“绿色家庭”,其中10户为标兵户,拍摄了电视专题片进行宣传,举办了“绿色家庭”现场和网络知识竞赛各2场,召开了“绿色家庭”总结表彰大会,举行“绿色生态文明与我同行”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和谐美满的家庭氛围。致力形成“爱心文化”:成立通州区巾帼志愿者协会,全区26支,1.6万名巾帼志愿者“立足社区、面向家庭、见诸日常、细致入微”,开展各类巾帼志愿服务活动。招募40万元资金,设立“贫困母亲”和“特殊群体儿童爱心基金”。举办了7轮“社会父母助春蕾”活动,共有142个社会父母与310个儿童结对。开展2轮“镇镇建春蕾班”活动,共建春蕾班42个,924名儿童获益,获取爱心助学款60余万元。举办了5轮“爱心助孤”活动,142名孤儿每年获得1000元助学款,从而使“关心他人、参与公益”成为一种时尚,一种精神追求。

  (三)以文化人,激发活力。通州区妇联把提升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作为基础,将“重家教,以德立家;学法律,以法护家;用电脑,信息富家;读好书,文化育家;谋发展,和谐兴家”提炼为通州区学习型家庭建设的主要内涵,开展读书、演讲、征文等活动。实施“母亲素质工程”,对母亲群体开展道德准则、形象礼仪、卫生健康、科学育儿、婚姻与家庭关系调处等教育,全区镇镇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各镇区依托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立19所“母亲学校”,大大提升了妇女素质,提高了家庭教育的质量。培育家庭文化团队,全区建立200余支以女性为主体的“文化活动队”,成立“女性健身爱好者协会”、“木兰拳协会”等多个女性文化社会团体。同时,做强“妇女儿童之家”阵地,开设家庭文化活动室、阅览室以及健身室。

  在先进文化的引领下,通州女性及家庭成员之间:沟通深了,关系亲了。“身边好人”用行动传达着“与人为善”的理念,家庭成员间多了尊重,多了荣誉,多了榜样。心气顺了,矛盾少了。妇女群众从各个方面理解了家庭美德20个字的含义。近年来,区妇联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数逐年下降,化解率逐年提高。好人多了,形象美了。许多平时默默无闻,常年从事美德善举的先进人物被挖掘发现,裸捐百万的“中国好人”宋英、面对500余万元巨奖不动心的体彩售票员蒋长英等模范故事形成了“播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良好效应。近年来,全区先后有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很多都是近年来区妇联选树和培育的各类女性典型。目前,全区已创建各级五好文明家庭15万余户,区级以上五好文明家庭占全区家庭的26.28%

二、进一步深化家庭文化建设的思考

  新的时代,新的要求。面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推动家庭成员在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环境氛围中树立共同的精神追求,营造和谐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牢基石,是社会各界的职责和使命所在,作为妇联组织来说,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整合资源,推动“家庭文化建设”成为社会系统工程齐抓共管。家庭文化是社会文化建设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现代家庭文化建设和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相辅相成。因此,推进家庭文化建设首先是整合资源,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合力。一是整合党政资源。通过建立家庭文化建设指导中心等方式,联合宣传、财政、公安、司法、民政、卫生、计生、文广、体育等相关部门的力量,推动在“文化惠民工程”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中,党委政府更加关注家庭文化需求,建强家庭文化场所。二是整合社会热心资源。凝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社工等渠道的资金、智慧、信息等,为家庭文化建设建好“外援团”。三是整合妇女自身资源。建好巾帼志愿者队伍,始终坚持立足社区,面向家庭、见诸日常、细致入微的特点,把扶弱济困、维护权益、环境保护、情感关爱、倡扬文明、家庭教育等理念通过服务与实践渗透到每个家庭。建好“妇女儿童之家”阵地,通过遍布全区村、社区的“家”的带动、“家”的服务,营造优美的家庭环境,构筑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家风家训。

  2、核心引领,推动“家庭美德建设”成为家庭文化的道德基础重点推进。家庭美德根植家庭,辐射社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家庭文化建设要以家庭美德为引领。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家庭美德的理论创新。通过课题征集、专题论坛等方式,鼓励我区专家学者及妇女工作者对家庭伦理学、家庭社会学等方向的研究,寻找当前家庭发展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和解决办法。二是拓宽家庭美德的外延,将家庭美德建设与反腐倡廉、生态环保、树文明新风、构建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探索挖掘新时期家庭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和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新渠道。三是提高家庭美德教育的宣传成效。通过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全面提升家庭美德建设内涵,将博爱和感恩融入尊老爱幼,将共识与分享融入男女平等、将沟通与协商融入夫妻和睦、讲科学与合理融入勤俭持家、将同情与宽容融入邻里团结,在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精神与求实创新时代进步精神的基础上,提炼和发扬家庭文化的精髓。

  3、与时俱进,推动“现代家庭文化”在社会文化大花园里一枝独秀。家庭文化建设必须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并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因此,推进家庭文化建设要充分领悟现代家庭的时代内涵。一是抓住各种“棘手”问题。现代家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家庭教育和家庭养老两大领域。在家庭教育方面,要继续推进“科学家教进万家”活动,针对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邀请各级家庭教育专家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广为传播。在家庭养老方面,妇联组织要大力弘扬敬老、爱老的家风,在政府主导的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模式之外,进一步培育针对老年人护理的家政服务人员,进一步深化巾帼志愿者关爱空巢老人行动,进一步挖掘通州好儿女、好媳妇等先进事迹。二是反应多元化的家庭文化生态。随着家庭成员综合素质的提高,现代家庭呈现出丰富多彩、不同层次的个性化与多元化并存的文化风貌。妇联组织在推进家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在深刻理解现代家庭文化的实质、特性并认真遵循其形成的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具有时代感、大众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家庭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绽放出独特的魅力。(通州区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