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俞金城:洒向夕阳一片情

【信息时间: 2016-03-21 阅读次数: 】 【打印】【关闭

 

  他,既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委嫁人动听的传奇故事,他,平凡而又平凡,普通而又普通。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名不见传的普通人,凭着一股子热情,一颗爱心,一颗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赤诚之心,默默无闻地工作着,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谱写了一曲令人感动,催人奋进的奉献者之歌。他就是通州区二甲镇敬老院院长俞金城。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二十多年来,院长俞金城与五保供养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全身心扑在工作上,近十年来,他从没离开过老人。他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全年工作超过360天。每年春节大清早,俞院长都要逐个逐个地给老人拜年祝贺。哪个老人临终了,他都要彻夜不眠地陪伴在身旁,擦身更衣,就这样10年来,送走了43位老人。

  旧敬老院借助于拆乡并镇后的余北乡政府房子,这里人挤、屋漏、地潮,谈不上卫生设施,老人生活极为不便。当年正值天命之年的敬老院长俞金城暗暗立下誓言:“要让敬老院老人首先过上小康生活!”2001年伊始,俞院长在通州市民政局、镇政府大力支持下,又广泛“化缘” ,筹足了资金,开始了新敬老院的创建工程。这年9月,晚晴楼、悠然楼、爱心楼、松鹤楼四幢老人新寓展现在人们面前。全院占地18.2亩,建筑面积5240平方米,大小房间75间。比原来的2666平方米整整翻了一番。老人寝室娱乐有有线电视机,纳凉有电风扇,拉撒有卫生间,另外配套了医务室、活动室、食堂等日常生活设施。

  在乔迁新居的日子里,最犯悉的是八位残疾和中风偏瘫的老人,他们担心上下车、上下楼行动不方便,其实老人的想法是多余的。院长和他的同事们早就作了安排:从企业借来宽敞的面包车,从镇医院借来轮椅,还安排医务人员陪同,行动不便的老人全部安排住楼下……老人一切的不便,院里全都考虑到了。

  双腿残疾的五保老人俞如芬,平时的生活全靠工作人员的照顾。迁居那天,俞金城高兴地来到俞如芬跟前:“俞妈妈,今天是我全程陪同你,不让你疼、不让你痛,你大胆放下心。”温暖的话语,顿消了老人心头的愁云。车子开到楼前,俞院长从车里将俞老太托出车门,又抱着老人,一步稳着一步来到宿舍,工作人员也忙着给老人摆放用品。坐在席梦思床铺上的俞如芬老人看到大家为她忙里忙外,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敬老院老人喜迁新居,同样是件值得祝贺之事。镇上方方面面的领导来了,给老人送来贺金、礼品和水果。俞金城和他的同事们顾不了劳累,又端来了水果糖块送到楼上楼下每位老人的跟前。这一次搬迁,俞金城和他的同事们用辛劳的汗水,让老人们相信院长的话没有白说:我们的责任是全心全意为你们服务的。打这以后,这里成为院里老人的享福称心的地方,全镇老人羡慕向往的地方,儿女一百二十个放心的地方。有两个离休老干部也慕名来到这里安了家落了户。

  不仅要使老人住得高兴,而且还要他们吃得开心。为此,俞院长带领10位工作人员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开辟了3亩多蔬菜基地,搭设了两个蔬菜大棚,一排猪圈和羊厩。全院老人每天都能吃上最新鲜的蔬菜、三两天吃上自养自宰的猪肉。去年,蔬菜基地生产30多种蔬菜,老人吃的蔬菜没有一次上过市场采购。自养壮猪32头,供给老人食用5000斤之多,每人平均52斤。到过敬老院的人纷纷称赞:“这儿既像花果山、又像南泥湾!”

     许多大半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 的农村老人,身居敬老院福地,好象到了另一个世界,他们激动地说,现在幸福生活远不止大跃进年代的美好憧憬:“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而是:楼上楼下,走廊如画;彩电跳舞说话,马桶间现代化;伙食有鱼有肉,一点也不寡;服务热情周到,晚年幸福生活我俚打心眼里夸!

  而俞院长为了这个大家忘记了自己的小家。在敬老院基建期间,他妻子因糖尿病双目失明,在病情加剧时,他亦无暇顾及,亲戚朋友责怪他未尽到丈夫责任,再忙也得抽时间陪妻子去看病。然而为了敬老院的建设,他只好安排女儿陪母亲看病取药。白天他在工地上忙建设,晚上回到家里抱着妻子痛哭。50多岁的汉子也是血肉之躯。第二天,擦干眼泪又在工地上忙碌不停。他动情地说:“妻子很重要,但妻子的利益与几十位老人利益相比,仅是几十分之一啊”。如今俞院长的妻子已经离他而去,对妻子的愧疚也成为他心底永久的痛。难怪老人们称赞,俞院长是我们最亲的人。

  在二甲镇敬老院,从院长到员工,所有的人把供养工作当作一项崇高的工作,他们以严格的管理,卓有成效的工作,过硬的思想素质,用“爱心、精心、耐心、孝心”创造了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服务水平,一流的质量。

  辛苦的劳动,精心的付出,使得院内的硬件软件诸方面推向了更高的层次。目前,院内花草盎然,树木成荫,四幢宿舍楼相互映衬,生活区、生产区花墙相隔。在二甲敬老院的东侧,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郁郁葱葱的蔬菜地,蔬菜品种繁多,附近猪圈里养了好几头体胖肥膘的猪,东侧还有个新搭建的大棚。记者去采访时,俞金城正带领几名工作人员在菜地施肥。“蔬菜我们从不用买,市场上卖的大部分我们都种使。为了提高老人们的伙食档次,我们还要种反季节蔬菜。难怪老人们都说:“敬老院干部的办公地点不在办公室,而在蔬菜地里”,这样,使得得整个院内既有公园环境气息,又具农村田野风光,使多位老人们过上了天堂般的日子。

  建院十年来,二甲镇敬老院先后七次被评为通州市文明敬老院,两次被评为“十佳”敬老院。二OO二年跨入南通市文明敬老院的行列,并以苏中总分第一的绝对优势荣获省文明敬老院的称号。如今的二甲镇敬老院,没有丝毫陶醉、自封,而是在昂首阔步向着一个新的更高目标——国家级文明敬老院冲剌!俞金城也用他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为一曲生动的奉献之歌。